李鸿章为什么认为海防重要,塞防不重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6:51:38

李鸿章 :从客观上讲,无论是日吞琉球,还是法占越南,李鸿章都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
李鸿章很早就看出,“大清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于海上”,大清国是被船坚炮利打开的,事实证明,我们的海防力量非常薄弱。建立近代海军,他的功用不止在于抵御外侵,更重要的是它能逐步带领我们这个农业国趋向工业化,带动我们中国工业的发展!而且当时大清经费有限,李鸿章顾不了两头也是情有可原。
在传统文化上,李鸿章受的束缚要比曾国藩他们少,况且他连蒸汽机运作原理以及其他国国民经济状况、政权组织形式都了解,总该看到大清国制度的问题吧!其实他也很矛盾,一方面,作为封建阶级,他尽力维护着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自命不凡;另一方面,作为目光远大的洋务派,他又要尽力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从头至尾,他都没能放开手去做,我们当然不能奢求他。 他自己也说过:“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根本问题是李鸿章认为,“日本必为大祸”,早年《北京专约》签订时,李鸿章就和日本人打过交道,打交道的恰巧就是后来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自那以后,就对日本人十分警惕,认为日本将来必为中国第一大患。

还有,就是投资效果不同

大清朝在西北投资何止千万两白银??

我们今天的人只知道,左宗棠西征新疆胜利,而李鸿章办海防失败,却不知道深层次的原因。

打仗,说到底是在打钱,清政府为了左宗棠西征,前后动用资金超过一千万两白银,后续资金总计近于两千万辆白银。

新疆的胜利,实实在在是用钱砸出来的,而且清政府为了西北,向西洋各国大量举债。

反观李鸿章的海防?

二十年间,到位资金不过数百万两,整个北洋舰队,总造价不超过500万两白银,加上海港建设,也没超过800万两白银。

如果清政府,二十年间,能足额交付北洋水师,每年200万两白银,那北洋水师,可以购买“定远级”战列舰30艘。

到时候,真的像李鸿章所说:“我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