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比作一种除人之外的任何事物 作文4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1:48:06
把自己比作任何事物,不要谢老师的什么粉笔和蜡烛之类的,幽默点的也可以,就如《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以物言志”一样,谢谢,请不要拿个二分就闪人,鄙视这种人,高分!

要理解“理念论”,首先要搞清楚柏拉图所谓“知识”和“意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柏拉图认为,一个人有知识,就是他有着关于某种事物的知识,也就是说,关于某种存在着的事物的知识;因为不存在的事物并不是某种事物——又使我们联想到巴门尼德——因此知识是不会错误的,因为知识之犯错误,这在逻辑上乃是不可能的。但是意见则可能错误。意见不可能是关于不存在的东西的意见,意见也不可能是关于存在的东西的意见,因为若是那样,它就是知识了。所以意见就必须是关于既存在而又不存在的东西的意见。它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而诸如美、善、正义等等不能是一种似是而非的东西。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象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象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那样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讲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但是,他又认为,概念并不象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仅限于道德的领域,概念也并不仅仅是思想的范畴,只存在于人的心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柏拉图把这种一般概念称之为“理念”。必须强调指出,柏拉图的“理念”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所有的理念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则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与“幻影世界”之间的对立。他说:“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等等,……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实在。” 柏拉图所说的“真正的实在”的根本的标志就是永恒不变的、同一的,不能既是此又是彼的,因而是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 “理念”这个理论有逻辑的一面和形而上学的一面。在逻辑的一面,我们把某种特殊对象与用来称呼这些对象的共名区别开来。这样,共名“马”所指的不是这匹马或那匹马而是任何一匹马。这共名的含义与特殊的马以及这些马还有什么情况都无关系。它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之中,而是永恒的。在形而上学的一面,这理论意味着在某个或另一地方,有一匹“理想的马”,这匹马之所以为马,是就这些特殊的马都归属于“理想的”马或者是其一个部分而言的。理念是圆满的和真实的,而特殊的事物则是有缺陷和只是表面的。 苏格拉底以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