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议论文2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17:10:52
急需中学生议论文、关于“格物致知”的!200字左右!拜托!

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题记

格物致知是我国“情系中华”的征文特别奖荣誉奖的获得者——丁肇中,提出来的。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家就经常在想,为什么我堂堂一个有5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还不如一个美国,那我就告诉你,不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来打过中国,而是中国的教育系统有问题!

大家可以想,美国为什么能这样的牛B呢?那是因为美国注重的是特长培养,而我们的中国呢?是想培养一个全才啊!

就拿一个小小的纺织业,除了纺织,什么材料,布料啊,这全是美国的,你敢说纺织也要大学生,博士来纺织?所以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啊!( 文章阅

格物致知
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格物致知":《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词 目 格物致知 
发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 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 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示 例 顾彼西洋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他的论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