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到底想体现出什么中心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52:18
有谁知道吗

根据古代版本的小说评说,这本书其实是以修心性为目的,主要的思路其实是儒道合一,佛教人物和背景都是种借用,所以所谓斗战胜佛等名目既有抄来的也有瞎编的。
仔细看看各回的目录,就知道与道家的九转结金丹的内功心法有很大关系,再看各个章节中的那些诗词,都是五行、阴阳、八卦等内容,其中没有什么佛法的东西。有些佛教名词如六根、五蕴等也是为了说明“心性”的。
清代最流行的我忘记是谁评的了,但他的中心思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后说各回章节都说的是如何以儒道结合来做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具体怎么体现呢: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而孙猴子最早的野性,代表的是心未定,而后被收服,指的是做到了意诚、心正,所以他辅佐唐三藏取经,是身修。最后成正果是天下平。
总之,是说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使心性达到平和,由定而生智慧之用。
另有一种书评,认为这本书主要是指怎样修炼内丹。有人曾经认为,读懂《西游记》可以获知怎么修炼特异功能。
以佛法来评说的似乎很少,也不怎么流行。

大概是对唐僧不畏艰险的赞扬,对传统礼教的抨击(紧箍咒)

其实是宣扬佛教。

其实就是说佛教比基督教好

作者对当的社会的黑暗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