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 忌讳 祭河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9:33:19
跪求在冬捕中祭神的祭词,规矩和忌讳等等,不是冬捕的也可以,只要是相关的就行,最好有经历过的更好,分不是问题。答得好的,再加一百分

千百年来,蒙古族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因水丰方能草美,而后牛羊肥壮,而后衣食无忧,而后国泰民安。故水为善之源头,为神物。生活形态决定了草原上的人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感情,围绕着水草丰美的查干湖也就世代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美丽传说。据说查干湖的冬捕在明清时期已闻名中外,人们甚至称这里的牧民为“查干淖尔渔夫”。一网打出42万斤鱼的历史更是赋予她足够的灵性与神奇,形形色色的古老传说和现实困境交织成奇闻异事,使人们形成一种坚信不移的湖神崇拜,不仅下网前要杀猪宰羊,平日里走船连个“翻”字都不敢说,这种“虔诚”一直延续到现在,形成了一套独具宗教、民族特色的祭湖仪式。

  “祭湖、醒网”仪式,意在祭祀湖神、唤醒冬网,奉拜天父地母,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幸福安康。整个祭祀过程极具民族特色,内容相当丰富,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颇费心思,供桌、供品以及出场人物、出场顺序都有定数、定序,不可偏差。通常情况下,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渔把头主持仪式,在开网眼的冰面上,摆放糖块、炒米、水果、奶干等供品,点燃香火、炭火锅,进行赞语祝辞,祝愿冬捕平平安安,多出鱼、出好鱼。

  首先要在凿好的冰洞前摆放一张红色供桌,上铺黄布,摆好三只香炉、四大碗白酒(其中一碗为渔把头准备的)、九炷高香,几只装好冬网的马拉爬犁、诵经的喇嘛(每人手持法轮等佛具,怀抱盘装水果、奶干、奶皮、炒米、糖块等供品)、跳查玛舞的青年、身着蒙古族服装双手托白色哈达的姑娘、手托装有五、六斤糖块托盘、手拎盛大半桶牛奶(桶里装一把勺子)的蒙古族青年、渔工们在约50米的场外等候,锣鼓、钹、法号组成的鼓乐队在主场地左侧就位。当主持人宣布“醒网、祭湖仪式开始”时,鼓乐队奏乐,表演人员按诵经喇嘛、跳查玛舞的演员、渔把头、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渔工分乘马爬犁的先后顺序向场内行进,喇嘛摇动法轮等佛具,跳查玛舞的跳舞、渔把头、蒙古族姑娘、蒙古族青年随后,在鼓乐声中直接来到冰洞旁,渔工列一横排站在马拉爬犁队伍前。喇嘛先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住持,住持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之后率众喇嘛按顺时针方向绕供桌、冰洞、松柏枝转三圈并诵经。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上,开始朗诵祭湖词:

  啊!长生天,先祖之灵;啊!庇护众生,求昌盛,求繁荣。查干湖呵,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