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古诗诗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21:43:29
快 快快快

马上

人有局限性 认识不到自己

》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像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从正面看庐山,像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像险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来看,庐山的模样都不同。不了解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中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义相同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庐山是蜿蜒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险峻的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看过去,庐山的景色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到庐山的一
部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
你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吧,呈现在你眼前的庐山,都是各种互不相同的形象。我们为什么不能确切完整地把握庐山的真实面貌呢?
只因为人在此山里面,眼界受到局限的缘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