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基本理论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4:20:5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基本理论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贯串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范畴,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大论题: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我国是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的。为了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我国理论界开展了大量学术研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进行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讨论,努力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澄清了许多错误的和不准确的认识。其中最重
要的是明确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最根本的任务,同时必须注意防止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问题。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着重破除了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扫除了思想障碍,并积极探索如何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与此同时,探讨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问题,在这些讨论的基础上有的同志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三,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倾向,一种是前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否定社会矛盾存在,把人们思想上道义上的一致,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另一种是我国在1957年以后继续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学术界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我们要通过改革那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过时的制度和体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性问题。针对社会上出现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等问题,科社界的学者比较早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