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叶口哨发声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0:36:21
关于流体力学的问题,大家帮帮忙啦~~

就是通过速度、力度不同的吹气来带动树叶草叶振动来发声, 原理有点像口哨。其实它和笛子也有些相似,就是一个振动是在外面,一个振动是在含在嘴里的草叶上。

就是通过速度、力度不同的吹气来带动树叶草叶振动来发声, 原理有点像口哨。其实它和笛子也有些相似,就是一个振动是在外面,一个振动是在含在嘴里的草叶上。
一、边缘音原理
  我们注意到,山涧水流过石头边缘时,出现漩涡而产生潺潺的声音,大风吹过墙角也能发出啸啸的哨声,空气穿过被抖动的空竹时发出乌乌的声响,鸽哨在鸽子飞行时也能出现噜噜的鸣叫,给自行车的轮胎打气或放气时也能听到特殊的哨声,裁判吹哨时,哨子也能出现响亮的效果。
  乐器中的笛、箫发声也是是同样的道理。以笛为例,当吹奏者将气流吹向吹口时,气流到吹口对面的边缘后,一分为二,约三分之一的气流散到吹口外,三分之二气流进入管内,产生声波就产生乐音。这就是“边缘音”原理。
  
二、管的定律--管长决定音调,改变管长就改变音调;管的粗细与音高成反比。管身越粗音越低,反之则越高。
  笛子是管乐器,可发出多个不同的乐音,其发声原理为管的定律。
  笛子越长,吹出的音调越低;笛子越短,吹出的音调越高。把开水灌进暖瓶时,可听到从低到高连续的声音,这是因为暖瓶里的水面逐渐升高,从水平到瓶口的这一段“管长”越来越短的缘故。只不过暖瓶是只有一个口的“闭管”,笛子是两头都开口的“开管”。
  吹笛子时,用手按住或放开一些侧孔,就是改变管长,也就是改变音调,从而吹出不同的音调来。

三、口哨的发声原理:
  口哨不仅是人体乐器,也是人体管乐器。口哨的发声就是边缘音原理与管的定律的相同作用的结果。
  吹口哨时嘬拢嘴唇,嘴唇形成明显的褶皱;气流在褶皱的边缘附近形成了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空气漩涡,再由口哨这个特殊的人体管乐器的管长决定从中选出相应的频率部分,在管内形成驻波而发出哨声。这就是为什么口哨演奏时即使用“吸”的方法也能发出乐音的道理--只不过空气运动的方向与吹时相反,发音原理完全相同。所以可将吹吸结合的呼吸方法运用到口哨演奏中。
四、口哨形成音乐的发生原理:
  口哨的演奏基本是靠控制口型和气息的变化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