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莫拉比法典具体内容,摘抄的破烂别来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3:00:48
不要摘抄来的破烂啊

谈到印度的姓名,就不得不提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一种富有印度特色的传统社会制度,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印度还是奴隶社会。"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是按照人的皮肤颜色、社会地位、对土地和财富的占有量来进行分类的。传统上,印度社会阶层被划为4个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刹帝利(军事和行政贵族)、吠舍(商人)和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隶)。
婆罗门(Brahman)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
刹帝利(Kshatriya)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
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在首陀罗之下,印度一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种姓的群体———贱民,由于其地位远在前4种种姓之下,因此又被俗称为“第五种姓”。按照印度教教义,贱民被称为达利特人,意为“不可接触之人”,其他种姓不仅不能与他们交往,连喝水都不能共用一口井。高种姓人一般也不和贱民交流,甚至连施舍的时候,都会离得远远的,绝对不发生身体接触。
作为印度社会的最底层,数千年来,贱民的生命财产缺乏基本保障,即使在今天,在印度广大农村乃至一些城市,贱民被高种姓人歧视、打骂、蹂躏甚至杀害的现象仍然存在。贱民的生活相对其他种姓而言,总体上十分悲惨,普遍低于贫困线。为了说明贱民与高种姓人的生活差异,在这里举一个例子。2006年1月18日,现场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工人从锅炉钢架31米处跌落,当场死亡,家属获赔20万卢比,合人民币4万元(在以后介绍印度法律的时候我会详细解释他们的赔偿标准)。而不久前,印度富豪维克拉姆·查特沃举行婚礼,盛宴和欢歌持续一周,耗资5000万英镑。
印度的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这样,贱民的后代永远都是贱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