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蒙俄茶叶之路在哪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03:00
如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知道丝绸之路曾经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却不知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我国北方草原有一条纵深通向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乃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的驼道——茶叶之路。这是一条被历史尘封湮没,被世人遗忘的中俄茶叶商道。这条沉寂了百年的国际商道,由内蒙古著名作家邓九刚先生撰写的《茶叶之路》唤醒了人们的记忆。随着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友好,再次引起中俄蒙三国政府、企业、媒体的关注,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再现给今天的人们。

  2009年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我国一个新学科研究会——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在呼和浩特成立。北京、山西、湖北、云南各路专家、教授云集青城,共贺这个性格别具的“学术婴儿”的诞生,共商茶叶之路研究大计。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邓九刚先生,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术界和大众媒体关注的人物。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邓九刚就在上海的报刊上发表了有关“茶叶之路”的文章。随后有南开大学米镇波教授所著《清代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美国女学者艾梅霞也出版了一本内容相近的《茶叶之路》。邓氏有关茶路的作品还有《驼帮》、《驼殇》、《驼村》、《大盛魁商号》等多部长篇小说问世,计三百多万字,且大多再版发行。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早在公元16世纪,我国已有茶叶出口的历史记载。到17世纪,中国的砖茶在俄国和欧洲已经培养起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西伯利亚一带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之路”从公元1689年正式成为一条商路,距今320年。当年中国商人从南方采购茶叶汇集到归化(今呼和浩特),然后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途经乌兰巴托、恰克图、科布多,或走多伦、经棚、赤峰、二连等地,终点站是俄国贝加尔湖一带乃至圣彼得堡。这条活跃了两个半世纪的国际商道,横跨亚欧大陆、绵延万里,在地球的北部镌刻了一条深深的文脉。

  早在2000年邓九刚先生《茶叶之路》正式出版发行后,即在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湖北、云南、浙江、福建等省市,掀起了茶叶之路研究热。周边国家俄罗斯、蒙古、以及美国、欧共体许多城市,先后创立了研究《茶叶之路》的新学科,以“茶叶之路”命名的基金会、研究会、论坛会、艺术节、博物馆等新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我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与俄布里亚特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