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业单位调到机关单位身份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7:53:08
我家亲戚是医院的护士,有中职职称,前几年调到医保部门了,可人家不吧她编制为公务员,又不承认其中职职称,几次想过渡为公务员都没被领导解决,工作了20几年的人拿的却是单位的最低科员工资,现在年纪大了又不能再回医院工作,该怎么办呢?

在我国真正具备公务员身份也并不是所有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也有干部身份、工人身份,干部身份里分行政编制、事业编制,而公务员就是党政机关里具有干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编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编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务员。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史志办(政府)、党史研究室(党委)、考试办、编办、人才交流中心、毕业生分配办(人事局)、电教中心(组织部)等这些部门都是党政机关的下属事业单位,这里的工作人员肯定不是公务员。再就是政府办、组织部、财政局、人事局这些具有明显党政机关特征里的工作人员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里面相当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干部身份,是事业编制,事业编、行政岗。就是领导干部里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务员,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color=#FF1493]看组织部或政府的红头文件任命书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务员,而聘任,则肯定不是公务员[/color]。就这么说吧,类似财政局、人事局、经贸局、环抱局这样具有典型性特征的行政机关,真正具有公务员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员的40%—50%。

再说其他事业单位,比如说学校,虽然说学校是事业单位,但是学校也具备一定的行政职能,所以学校里面也有人具有公务员身份,而学校里的教师(除了临时工),统统都是干部身份、事业编制(吃财政拨款);卫生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政机关,受它管理的比如说防疫站和少数没有改制的医院,都是事业单位,而部分医院改制后,虽然成了企业单位,但是里面的工作人员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干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编制或者是事业编制。再就是粮食局,这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机关,因为这个部门的行政职能日益减少,很多地方把粮食系统进行了改制,所以说粮食系统的工作人员也大部分不是公务员。

事业单位调到行政单位职称是不认账了,一般都会吃亏的。反过来,如果是行政单位没有职称调到事业单位也很亏,工资会比有职称的人少不少。想想比起原来在医院上夜班是不是现在没有那么辛苦?人有时候不要和别人比,就和自己的过去比,心里会好受些,可能有点阿Q精神,但很有必要。^_^

1991年出台的《公务员条例》规定了,进入机关人员要实行“凡进必考”,2006年出台的《公务员法》再次明确了这一规定,象她这样调入机关本身就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肯定不能通过公务员登记,要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