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GDP的测算方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2:14:18

第一阶段 1952年— 1984年。这一阶段采用的是物质产 品平衡表体系即MPS体系 ,是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的历史产物 。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需要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为科学的计划经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是符合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但是 ,由于受 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 ,我们并没有完整地实行 MPS,而只是根据当时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地采用 了一些内容 ,因此 这一时期我国的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不系统、不全面的 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 它 的缺陷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体系不完整 ,不能反映 国 民经济循环全貌
  第二 生产范围狭窄 ,不能反映包括大量服务业在内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情况
  第三 提供的经济信息少 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
  第四核算方法单一 缺少联系性和严密性 ,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各环节之间联系和衔接情况。
  第二阶段1985— 1992年。这一阶段是 MPS和 SNA两种核算体系共存阶段。当时采用两种体系相互并存 ,两者并用 的方式 ,主要是立足于当时我国 国民经济的管理是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主导思想。国 民经济核算工作既要考虑有计划指令为主导方面所需要的指标体系 又要兼顾有市场调节为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以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过程 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和党政决策部门的需要。另外 国 际上还存在着东欧和前苏联等采用MPS体系的国家 。可以说 两种体系共存的现象 ,深深打上了 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受经济理论发展制约的烙印 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在这一阶段 ,我国统计工作者与经济、理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密切合作 研制 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把两种国 民核算体系相互转换的 《中国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 试行方案 年 》并付诸实施 较好地解决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核算问题。
  这一阶段 ,国家统计局不仅发布以MPS体系国 民收入为挂帅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 ,同 时发布以SNA体系“国 内生产总值”为挂帅指标的系列核算数据 ,并且成功地解决了 国 民核算历史资料的相互转换问题。
  但是,由于当时在经济理论上还存在一些禁锢 ,人们的思想认识上或多或少受一些传统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