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年趣事 叶永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0:45:15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早就扳着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我总是充当磨墨的角色。记得,那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箔,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江山千古秀,天地一家春。”“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除夕夜,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摆弄红萝卜。我把红萝卜横切成一段一段,中心插上牙签,再在牙签上插红蜡烛,红萝卜成了灯座。这样的从上到下一色全红的灯,要做二三十个。除夕夜,我把蜡烛一一点燃,放遍每一间屋子的四角。听大人们说,这叫“岁灯”,用以驱邪,因为鬼魂害怕灯光。
我还用小刀把一个红萝卜按纵向切出一道道三角形,再用刀横切成一片一片,每一片都成了“齿轮”,看上去像一朵红花。红萝卜那黄芯,此时成了黄色的花蕊一般。然后,我把这一朵朵“红花”,撒在年夜饭的每一道菜上。据父母亲说,“红花”象征喜庆,给年夜饭添彩。
春节的序幕是从祭灶神开始的。那时候,我的温州老家人口众多,宽敞的灶间砌着乒乓桌那般大的三眼灶。烧菜时,柴爿在灶膛里燃烧,金黄色的火舌舐着黑色的锅底。三口大铁锅冒着热气。在一片火光、水汽和黑烟之中,灶神爷(温州话叫“镬灶佛”)端坐在三眼灶上方,他的双眼一直像桂圆般睁着。据说,不管是谁,在厨房里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灶神的眼睛。
掌勺的厨师金伯伯有时从锅里夹起一块热乎乎的红烧肉塞进我的小嘴巴,总是用身体遮住我,以挡住灶神雪亮的目光……如此这般,我从小就对灶神望而生畏。
祭灶神那天,厨房里热闹非凡。宽大的水泥灶台上,摆着十二个发亮的金漆木盆,盆里盛满生糖、芝麻糖、瓯柑、荸荠、糖糕、元宝形年糕等等,我见了直流口水。爸爸、妈妈说:“要让灶神爷吃个够,你才可以吃剩下的东西。”据说,灶神爷要在这天“归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摆出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宴请”灶神,是遵照“吃人家的嘴软”这一人世间的“格言”,向灶神“行贿”。内中多糖食,为的是糖富有粘性,能够封住嘴巴。怪不得大人们在上香时,口中念念有词:“好话多说,坏话少说。”也正因为这样,贴在灶神两侧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