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今外交史上,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外交家,列举两个并写出一件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1:26:52
急急急

张骞—— 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两条通路,引进优良马种、葡萄及苜蓿等。

  乔冠华—— 1974年11月—1976年12月期间任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是江苏省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人,他早年留学德国,获哲学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撰写国际评论文章。1942年秋到重庆《新华日报》主持《国际专栏》,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初随周恩来到上海,参加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担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外交部副部长(1964.3~1974.11)、外交部部长(1974.11-1976.12)等职。1976年后,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
  在这国内外局势大变动的时期里,乔冠华的工作几经变动,但他一直没有从事所学的专业—埋头于深奥的哲学研究,而是紧密联系如火如荼的斗争实际,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并有重要影响的国际述评文章。
  乔冠华的这些国际政论文章,其一大特点是文章的标题就很有特色,其文章标题见诸于报刊后,总是先声夺人,而后必欲对其文先睹为快。例如《历史的报复》、《报复的历史》、《斯大林的大手笔》、《站在胜利的门前》、《沉寂不是和平》、《时代终究是变了》等等。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他的政论文章的标题“往往是用抽象的或形象化的语言,指出或暗示当时国际局势的要害,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乔冠华后来如是说。
  乔冠华的国际政论文章的内容,在广博的欧洲及世界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知识的前景叙述中,向人们议论,透析着时局的焦点,思想集中、内容深刻,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和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