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篇《氓》译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3:27:42
为什么后面把隰译成沼泽。。。?!

“隰”有两种解释
一说就是低湿之地,
另一说是其指漯河,和文中的淇相邻,同在河南(当时为卫国)。
如果翻译成沼泽,估计是取前一种意思吧。

隰,低湿的地方。一说是水名,即“漯水”

以下是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希望有帮助.其实翻译很多时候都是意译的

隰 [xi2]
卷十四 𨸏部
反切:似入切
阪下湿也。从𨸏㬎声。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 隰
--------------------------------------------------------------------------------
〔古文〕𨻿【唐韵】似入切【集韵】【韵会】【正韵】席入切,𠀤音习。【尔雅·释地】下湿曰隰。【说文】阪下湿也。【释名】隰,蛰也。蛰,湿意也。【书·禹贡】原隰底绩。【诗·邶风】山有榛,隰有苓。【公羊传·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诗·周颂】徂隰徂畛。【笺】隰谓新发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则是未尝垦发,故知谓新发田也。 又【左传·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注】汾隰,汾水边也。【后汉·西羌传】昔晋侯败北戎于汾、隰。【注】二水名。○按汾隰,当从左传注。 又地名。【左传·隐十一年】王与郑人隰郕。【注】在怀县西南。【前汉·地理志】西河郡隰成。又【左传·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注】陉隰,地名。 又【广韵】州名。左传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汉为蒲子县后,魏齐周之闲为沁州。隋为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湿,盖取下湿之义名之也。又姓。【左传·僖九年】齐隰朋帅师会秦师,纳晋惠公。 又【集韵】悉协切,音燮。人名。春秋传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郑人侵蔡,获蔡公子燮。燮,榖梁传作湿。释文,湿,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与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𨻸。【集韵】或作𨻽湿。
现代汉语词典



①〈书〉低湿的地方。
②〈书〉新开垦的田。
③(X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