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不是不喜欢火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3:26:49
鲁迅说中国的火药都是做爆竹的,明显鲁迅读的历史仅限清朝末期。
唐宋之际中国就出现了火器,宋朝的火炮得到了大幅度发展,蒙古那个只靠骑兵的民族能到处攻城靠的就是汉人的火炮。后来明朝发展了更多,连定时地雷都做的出来(虽然比较原始)。还有那些火炮,我还以为是现在打扮的比较好看的火箭筒。
但到了清朝,火器逐渐变成了放在宫内给皇帝参观的。雅克萨之战,清军是水陆数万人,而沙俄是那几十个罪犯和沙皇派来的士兵,最多不超过1000.结果清军在数十倍于敌人的情况下打沙俄在雅克萨建的一座城堡打了整整一年,这也可以看出清朝时期攻城利器的火炮的地位已经低到攻城攻不下也不想用火炮。
清末更是劲爆,除了沿海大概清军就没用过火炮了。最强的时候也是用一下火铳。现在在故宫博物馆里展出的被清廷藏在紫禁城里的火器的先进程度根本不亚于西方,有些甚至强于西方,但打战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拿来给皇帝看的。还有下面士兵的火枪更是差,有些甚至是明朝的武器过了几百年还在用,能不能开枪还是个问题,即使开枪还可能炸膛。
清朝即使不更新武器,就是照搬明朝的技术跟西方国家打也肯定不会吃亏,但清朝连搬都懒的搬,直接让骑兵去给敌人当靶子,并且很奇怪的是一次去当靶子的骑兵一般就是几百人,假如有数千人那肯定能杀到洋鬼子的阵地,毕竟洋人军队人少,打不赢也能把敌人杀个半残。

楼上说的不够客观,清朝前期还是比较重视火器的,在前锋营等京城部队中,还专门有使用火枪的鸟铳兵,工部专门设有枪炮局,专门研制制作火药、弗朗机等火器,康熙时还曾请汤若望主持设计大炮,这段历史在《鹿鼎记》中也有借鉴,因为当时的大炮太重,山区作战时难以施展,在乾隆时征讨金川时对阵土司的碉楼时,无法发挥火力优势,又发明了可以拆散的九节炮,并以此一举平定金川。只是后来的君主在闭关锁国的大气候下,没有抓住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的历史机遇,没有意识到原本属于配属装备的火器应为制式装备,就此才落后了。

洋务运动之后,清军的装备,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战斗力,那就另当别论了。

清代前期就已经有火器传入中国,清统治者对它并不重视,但一些贵族富子是有使用小型火器如洋枪防身的。后来在中外战争初期是吃了不少苦的,中国军队对抗杀伤力强大的火器时,完全傻了眼。后期嘛,火器还是重视的,比方说洋务运动的时候啊。

读过明史就知道..当年清兵让火器搞得怎么样..

前期不喜欢,后来不喜欢也得喜欢了,不然会被洋鬼子欺负的更狠

不喜欢 不然中国现在就是中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