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17:59:05
说些重要的就行了,不用很细致。

秦朝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国,秦王嬴政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定制置丞相一人,以李斯为之,秦二世诛李斯后,以赵高为相,因其为阉人而称中丞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汉朝,
皇帝对丞相礼遇隆重。按照汉朝任免丞相的仪式规定,皇帝本人亲自出席朝会,在京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必须到会。丞相晋见,皇帝必须在正殿具正式朝服接见。丞相奏事毕,辞出,皇帝要起立、送至殿门。丞相对百官有选举、任官、黜陟、刑赏的权力。
宋代
北宋在宰相之下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朝
废相权,改设内阁,另起十二监中司礼监做票拟,披红!

相权是越来越小,越来越分散
原来是一个人,汉以后分成了二个人,在以后分成三个人,以至多人,明朝更是废了相权。皇帝自己直管六部。

相权变小了,到明代给内阁取代了

相权是越来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