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称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04:54:05

春秋时期的称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的不同点是:

  战争性质不同: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是奴隶主大国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前期是封建兼并战争,后期是封建统一战争。

  战况不同: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相比,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战争更加残酷。

  战争目的不同:春秋争霸战争以取得霸主地位为主要目标。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目的是把对方吞并,统一中国。

  战争的影响不同:春秋争霸战争削弱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促进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战国兼并战争则是促成了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的产生。

  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前770年—前476年)发生在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各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春秋无义战 在中国春秋时期还属于奴隶社会,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属于分封各王之间兼并土地,称霸的战争。后来项羽灭秦后,采取的也是这种制度,自封为西楚霸王,分封各王。
在战国时期中国已经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王朝统一与反抗性质的战争。

1.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意义:不利---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有利---1.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
2.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3.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4.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实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5.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