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纸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9:17:30
是纸的来历,要快

传说明代以前习俗是过年的时候挂“桃符”
就是用桃木做个小牌子
在上面写上字
挂在门上以避邪
据说东晋有个官买了所房子
是王羲之的旧居
王羲之搬走的时候自家的桃符挂们上没拿走
那个官就想把桃符上写的字刮掉重新写个字
结果他刮了三分厚发现字还在
这就是“入木三分”的来历
扯远了
后来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有次新年将近的时候微服出巡
在一家饭铺给人家提了一幅对联
然后店家觉得好
要写下来贴门上
然后老朱说那就用红纸吧
喜庆
然后朝中大臣听说这事儿
就家家户户都用红纸写对联贴门上庆祝新春
后来就流行了

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
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献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2前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由此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明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公元105年,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