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要写的太好,不要到处都找的到。要看不出来是抄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0:25:49

冬末闲谈

近来时常听说有些高学历的人迷上了占卜算命,不少年轻人更是热衷于烧香拜佛。居然还有人说这是弘扬民族文化。我真怕这样下去连扶乩画符,迎尸拜蛇的恶俗也会死灰复燃。幸好有上海科协主席沈文庆院士站出来大声疾呼,总算是给了这群"善男信女"一记当头棒喝。.沈院士在斥责了这些人的昏愚之后,大力提倡一种以独立思考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认为国人"具备科学精神比掌握科学知识更为紧迫"。
沈院士为什么要呼唤这种"科学精神"?因为它是我们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不幸的是,迄今为止,同胞中缺乏(甚至拒绝)这种精神的还大有人在。具体表现为:思想上,我们惯于接受圣人现成的教训,而懒于自己独立思考;政治上,我们寄望于明君,而不肯自作判断;法治上,我们期待清官,而不想去改造官僚体制;道义上,我们求助于侠客伸张正义,而不思自强。总之,我们总想由圣贤、明君、清官、侠客来替我们做主,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贴贴的,恩赐给我们一个美好的社会,而不是由自己动手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可惜的是,中国历史上圣贤、明君、清官、奇侠实在少得可怜,于是乎人们只好去求神拜佛。希望神仙佛祖能法外开恩,批准"紫薇星"、"赤须龙"下凡来吊民伐罪、解民倒悬。可神佛似乎只受人间香火,不管人间闲事,不肯"作善降祥"。于是乎圣贤、明君、清官、奇侠依旧少得可怜。不过也不要紧,同胞们虽不愿意自己动手建设一个好社会,却很愿意自己动手"制造"一些圣贤、明君、清官、侠客的幻像聊以自慰。古人是喜欢写小说的,于是像《隋唐演义》、《飞龙全传》、《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一系列称颂圣君、贤臣、奇侠、义士的"佳作"便应运而生了。今人觉得光写小说不过瘾,还利用现代科技与传媒来圆自己古旧的圣贤梦。于是康熙乾隆、包公狄公、张三丰吕四娘都纷纷在大小银幕上借尸还魂了。《康熙帝国》这么一部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没有的历史剧,竟然引起了好几家电视台的哄抢。有一段时间,只要一打开电视,我们总能目睹"康熙大帝"的龙颜。耳边不时响起"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吆喝。在这一阵阵愚狂的喧嚣中,我们仿佛真的沐浴在真命天子无限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