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4/29 19:28:17
详细点

周人的观念里,“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核心。所以周朝才成为中国奴隶社会的终结。但是在周朝前期,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极端国有化的(类似于改革开放以前),只有到了东周,国有制度的根基开始动摇,文化、权力、利益...才开始下移,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是开创私学之风。其实所谓百家争鸣,大部分的人都是来源于儒家:墨子原习儒,后来厌倦儒家,认为儒家虚伪,自创墨家学说;庄子原习儒;荀子,孟子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法家...
那时候的的儒家是没有帝王思想的,那时候的,法家、道家、儒家都想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他们对于人的认识是这样的:人是由动物性——趋利避害、杀戮求存等;社会性——天伦、善心等;道德性——惩奸除恶、舍己为人等。这三个属性的,而其中前两者是人性的组成,是不用思考的。
如果人只有前者,那么人类就会自相残杀,自我毁灭,也根本不能组成社会,这就是荀子、法家的人性恶理论。有第二个属性,虽然大家没有知识,但是率“人性”而为,也会很和谐,这就是道家追求的社会模型。如果人全部都到了第三个境界,那么人毫无疑问是德行高尚之人,社会也会和谐,这就是孔孟的仁义理论。
但是到了汉武帝朝,政府的权威亟待加强,而且有秦“依法治国”而亡的教训,于是思索如何将儒法结合。这时候,董仲舒便应运而生了。于是,一套外儒内法的统治方案也顺势而生了。
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修改《老子》等政治骗局的产生,百家削弱,儒家失去的产生他们的土壤——东周乱世——也渐渐变味了,这是儒学的第一次强奸。到了明朝,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成为主流,这是儒学的第二次大强奸。后来心学兴起,“心即理”、“心统性情”这本该是儒学的一次大还原,大净化,正在心学正要兴起时,清兵已经入关,于是,“帝王儒学”再度掌权,成为主流。后来民国初年,“新儒学”复兴,但是随着内战与分裂,儒学群体遭到分散,后来共和国的文革,民国的禁严,文化界遭遇重创,再也产生不了国学大师了。
也就是说,我们了解的儒学,更多的已经沾染的当代政治,或者帝王之术、理学思想,这已经变质了。我们应该还原其本来面目,这就要认真读习儒家经典,最好是客观的,中性的。当真正看过,思考过,对孔子思想的认识就不再受其他人左右了。
因该说,原始的孔子思想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