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中括号的词让你想起了哪个成语?恐(作俑)罪过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1 01:45:02
并解释这个成语的含义

始作俑者

  发音:shǐ zuò yǒng zhě
  释意: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解释:根据孟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现在常被误用指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编辑本段]例子: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编辑本段]近义词:
  罪魁祸首

始作俑者
拼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简拼: szyz
近义词: 罪魁祸首 反义词: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例子: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