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演讲啊,请为我找些评论当今时事的杂文,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04:06:46
篇幅不必长,言语要犀利、尖锐,多找些。谢谢~~~~

同学会,我再也不想参加了
  同学会,我再也不想参加了。因为,现在的同学会已经丧失了作为“同学会”原有的意义。

  想当年,同学会作为同学聚会的一个平台,为走出校门多年难得见面的同学,提供了相互交流、畅谈友情的机会。那时候,同学会没有固定的期限,相隔几年开上一次。但每一次的相会,我们三言两语,个个畅所欲言,把自己这些年发财(赚了钱)、发迹(升了级)、发福(长胖了身体)的经历,张家长、李家短的故事,还有个中的喜悦与辛酸,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同学会后,我们又会开始新的期盼,等待着朋友某年某月某一天的再一次相会。那时候,我们比较率真,同学会的开销,是参加同学会的人一份一份凑起来的,从当初的每人十元、二十元,再到后来的五十元、一百元。花的钱也不算多,会场或许就是读书时使用过的教室,或许是借用某个企业单位简陋的会议室,喝的吃的不算高档,但那一份同学之间的友情绝对进真的,没有掺过一点的水份。

  而现在的同学会,成了同学中少数“成功人士”“走秀”的舞台。当了官的同学颐指气使,发了财的同学踌躇满志,嫁了个阔丈夫的女同学说起自己的眼光,犹如说起“北京举办奥运会”和“‘神七’上天”一般神气活现。这让我们这些年既没有混上个一官半职,又没有捞上“第一桶金”的人更是自惭形秽。到了同学会,我们就成了他们的“陪衬人”。每年一次的同学会,有我们不多,没我们不少。我们有的仅是听的(听别人说话,听从别人的安排)义务,却不再有说的(说话、说不要这样那样)的机会。

  同学老A大学毕业后,找了个当地某个官僚的女儿做老婆,借着老丈人的“清风”,当了个某个实权单位的副局长兼下属事业单位的一把手。说起话来,神秘得让我们这些黎民百姓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同学会上,他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走到门口给找他的人签字画条子。他还对我们叹息,“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忙啊。我真想过老百姓的生活哟。”但瞧他的得意劲儿,好像比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还志高气扬,比梅德韦杰夫做俄罗斯总统还忙上几倍。等到劝起酒来,他的话简直就是“圣旨”,动不动摔出一句“忠不忠,看行动”。

  同学小B是算不上丑更算不上美的人,当年读书时她每学期都要补考几次,如今开着“宝马”车来主办同学会,因为每年一回同学会的费用由她一个人全包了。开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