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的高语境文化?给几个例子越多越好!(至少两个吧)拜谢答得好有额外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8:20:54
我要的是例子。。。

回答二太直白被吓到。。。不过的确是生动的例子

我来举个课本上的高语境的例子
AB两位是邻居 B的女儿每天晚上直到深夜还在练琴 影响了A 的休息 于是A 敲开了B家的门
A:你的女儿是不是开始学琴了?我好羡慕你哦 因为你可以为她的天赋感到骄傲 你一定希望她成为一个未来的钢琴家 我对她弹琴的热情感到很佩服---每天晚上,她如此认真练琴 一小时两小时 直到深夜。
B:哦不不 她还只是个初学者 抱歉我们没有意识到您能听到她的琴声 很抱歉深夜还打扰了您休息

比如说:"今晚,老时间老地方,你懂的!"
这就是高语境
说:"今晚9点我们去如家快捷酒店我定好了房间我们一起做爱吧!"
这是低语境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从跨文化沟通角度,提出了“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的概念。所谓“高语境文化”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绝大部分信息或者已经存在于传播双方的物质语境中,或者已经内化于个人内心,而极少存在于双方所运用的语言和信息之中,换言之,语言和信息是模糊而不充分的;而“低语境文化”正好相反,即在传播过程中,沟通交流双方主要依赖他们所运用的语言,换言之,语言和信息是清晰而充分的。举例而言,对于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来说,长期共同生活使他们形成了许多默契,因此,他们在交流中,直接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表达的成分较少,更多的内容,存在于由双方共同生活体验形成的心灵感应;而两个初次见面陌生人的交流,却要花费更多的口舌。

霍尔认为,在高语境文化中,由于社会发展缓慢,缺乏变化,其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人际关系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重复性,绝大部分信息都已储存于现成的语境中,成为全体成员共享的资源,因此社会成员在人际交往上,更擅长借助潜在的“语境”进行交流。其成员性格内敛,从传播者角度讲,他们在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方面,喜好用含蓄、间接、隐晦的方式,不把信息完全、充分地提供给对方;而从接受者角度看,也善于从提供信息的蛛丝马迹中准确“猜”出对方的意图。因而“高语境文化”特别推崇“悟性”,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所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