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学的6个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17:19:36
1,假定政府规定年收入5万,纳税20%。超过5万以上的部分,税率50%。计算一下,有6万的收入的人,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
2,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能做什么?
3,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请举例说明?
4,为什么俄一个人在不的国家和地区干同样的工作,报酬却大相径庭?
5,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6,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回答的答案一定要有说服力!)

1 5*20%+1*50%=1.5 1.5/6=0.25 边际税率就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1块钱 要交的税 所以为百分之50
  2 价格机制 主要是说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实现这个结果是因为价格机制包含传递了所有信息 这就是经济学中 价格机制的信息论 控制论 系统论
  3给垄断企业以补贴 可以增进社会福利 这个听起来奇怪 但却是事实
  4因为各国的技术不一样 劳动的边际产出不同 实际报酬w/p=MPL
  5规范经济学研究应该怎么样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情况怎么样 就像理论与现实的关系
  规范经济学能指导实证 但是实证得出的结果未必是规范经济学预测的 那是因为现实中许多变量在起作用 规范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可能都被打破了
  6微观是宏观的基础 事实上 1930年大萧条后 凯恩斯的就业通论一书才正式宣告了宏观经济学的建立 在许多宏观模型中(尤其是新古典学派的宏观观点) 都是以微观的概念 如偏好理论 边际理论等来解释宏观现象 如新古典学派的投资理论 用财富效用 替代效用 和跨时期替代解释的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NX 等等
  当然他们也有区别 最重要的区别是他们的方法论的区别
  宏观主要是归纳法 在现实中获得数据 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规律
  微观主要是演绎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进行逻辑推理 得出完备的结果
  另外 一定注意 微观的加总不是宏观 对每个人都对的 加总起来不一定对
  举两个例子 1 对每个家庭 储蓄率高(省钱)的话 财富会增加 但是 按凯恩斯的理论 每个家庭都省钱的话 有效需求萎缩 经济衰退 财富减少
  2 楼主如果知道阿罗不可能定理就明白 个人偏好的加总是无法实现一个“完备”的社会偏好的 除非是独裁的社会
  这些例子说明了宏观微观的区别 注意这种整体局部的谬悖论

2,看不见的手,是有些人发现了一些价值未被发现的领域,于是投入资金进去便挣了很多钱,其他人看到了之后便效仿,这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4,就拿服务行业来说吧,整个社会的发展高度对工资有影响,还有跟服务也有关系,同样做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