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 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46:00
这几句话如何解释,特别是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日晷是指的 古代的钟表吗?
那怎么又会初长呢?是指的针影的长短的话,应该影子逐渐变短才对?难道是“用日晷来代指时间”

夏至一阴生,是以天时渐短;
冬至一阳生,是以日晷初长。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冬至,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是极阴之点,阴极生阳,所以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夏至是极阳之点,阳极生阴,所以有“夏至一阴生”之说。冬至是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白昼渐长的开始。此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阳生阴消,暑来寒往,至春分而昼夜平、阴阳等、寒暑均。如此再进,至于夏至,白昼极长黑夜极短,阳气极盛阴气极衰,於是物极必反,一切皆与此前相反而行;经秋分,返冬至,是为一年。
晷:日影。日晷: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的仪器。

夏至北半球昼最长,冬至昼长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