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熟悉历史的请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09:24:05
我个人很喜欢看历史,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历史上两次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的变法。为什么书上对王安石的变法大书特书,而对张居正的变法(通常称为一条鞭法)只是一笔带过呢?我记得初中历史书上(我是99年上的初中),好像没有提张居正,甚至没有提一条鞭法。我是在高三的历史书上看到写张居正的变法,几句话而已。为什么呢?知道的朋友请回答。讨论讨论!

王安石变法较早 影响更大

  看看后人的评价

  梁启超的《中国六大政治家——王荆公》一书为王安石及其变法翻案代表作,在史料上大量参考蔡上翔的《王荆公年谱考略》,把王安石比作中国的克伦威尔,说他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称王安石是“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堪称“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熙宁八年(1075年),农田水利法推行五年之后,“荆公初执政,即分遣诸路常平官使专领农田水利,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土旱堤堰沟洫利害都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随功利大小酬赏。其后在位之日,始终汲汲尽瘁于此业。史称自熙宁二年至九年,府界及诸路所兴修利水田凡一万七百九十三处,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云。”,“荆公所开水利,不可悉数,其大者曰浚黄河,清汴河。”
  梁启超对变法的结论是“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呵呵 因为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 还是诗人 我们都很了解他 所以介绍的多。
  而张居正呢 不是说没有王安石名气大 而是他做的事现在还有争议 而且一般的人很难理解 所以高中才学 且一笔带过。 你不妨拿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比一比 。
  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给的历史评价不同而已
  王安石变法被后人称颂
  而张居正却遭到骂名
  其实只要是变法都会受到人们的抵制
  只有在经历过历史的洪流后
  在能真正体现出变法的好处
  正是如此
  变法的改革者才会得到后人的肯定
  张居正的变法只能称其为改革 因为它并没有比变法来得深刻
  一条鞭法虽然简化有利 但是它主要是针对大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的利益受到了打击 张居正得罪了封建阶级
  张居正也威胁到了皇权 他做为首辅手握重权
  严重威胁了皇权 所以也导致张居正的人生悲剧
  其实想想 张居正虽然没有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
  虽然没有成功的完成改革
  但不得不说张居正使明朝晚灭亡了数十年
  他还是给历史增光添色 为自己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还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