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轴是中国什么时候发明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5:48:44

我国最早的书籍是简策和版牍,其次是帛书和石头经书,纸书的出现,大约在西汉末,东汉初年,晋朝时,纸书大量涌现,纸书的形式是卷轴式。卷轴式也叫卷轴装,其方法把若干张纸粘成长卷,用棒作轴,粘于最后一幅纸上,并以此成为中心卷成一束。隋唐书籍的主要形式即是卷轴式。一部书往往有许多卷,为了避免错乱通常用布或其它材料把一部书包裹起来。
卷轴装 又称卷子装,早期的图书装帧形式。与装裱好的书画相似。在长卷帛书、纸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唐五代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据记载,古代宫廷收藏的卷轴装图书十分考究,《隋唐经籍志》描述秘阁藏书:"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唐六典》描述内府藏书:"其经库书,钿白牙轴,黄带红牙签;史库书,绿牙轴,朱带白牙筌。"进入版刻时代,图书改为册页形式,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卷轴]

是中国画裱画最常见的体式,以装有“轴杆”得名。一般一幅作品裱为一轴,也有多幅作品裱为一轴的。国画的计量单位“轴”,即由此而来。卷轴有直幅和横幅之分。立轴、吊屏、中堂为直幅,横披、手卷为横幅。

卷轴的起源和纸张开始盛行是有莫大的关联的;
蔡伦于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105年),造出了质量较好的纸,纸张才开始作为书写材料。晋时(公元3世纪),左思写《三都试》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洛阳纸贵"的故事,它说明在公元3世纪,纸已普遍被用作书写材料了。
东晋元兴元年(公元403年),桓玄据有建康(今南京),他下令:"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是统治者下令推广以纸代简的最早记载,对于纸的推广应用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而由于初期的纸写书的形式,完全是模仿帛书的。纸被大量应用后,从抄写到制卷,逐渐改进、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卷轴制度。所以,这个时期[东汉两晋]在书史上又称为卷轴时代。

纸卷的形制初期是沿袭帛书卷轴,古代文献的记载和敦煌卷子等实物都证明了这一点。到了后期向册页制转化时,才演进为独特的形制,即经折装、旋风装。纸卷如同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