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运会的运动员为祖国争光的资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7:18:29
一定要短

1984年7月29日这一天,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洛杉矶普拉多射击场,是一个历史性标记的地点。

  许海峰,在这一天成为一个响亮的名字。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根据比赛日程,这届奥运会上第一个决出金牌的项目,是男子自选手枪慢射。两个中国人参加这项比赛--王义夫和许海峰。

  三个月前,就是在这个普拉多射击场,就是面对着眼前的这一排靶子,许海峰可以说经历了人生最重要也最幸运的一场比赛,一次考验。

  1984年4月,在洛杉矶举行了一次奥运会射击热身赛。对其他笃定可以参加奥运会的名将们来说,这只是一次熟悉场地的机会,他们不想赢得这场比赛。许海峰获得了这场射击赛男子手枪慢射的第一名。不过,也正是这个冠军,证明这个许海峰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选手。

  因为但凡有些经验的老将,都不愿意、也不会在热身赛上去拿冠军。他们觉得那样会给自己在真正较劲的奥运会决赛场上增加压力,多数情况下都会严重影响射手能力和水平的发挥。事实上,很多颇具实力的老将,往往在热身赛中一路领先,最后一枪却有意打偏,把这枚烫手的金牌拱手送给别人。毕竟,射击比赛较量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心理。

  名将们是对的。但许海峰也没有错,这次比赛对他来说,并不只是一场简单的热身赛,能不能获胜,简直就是关乎他的命运的前程。

  八个月前,许海峰应召进入备战奥运会的国家射击集训队,而同时进入手枪慢射项目集训的队员中,有大名鼎鼎的老将苏之勃,大赛经验丰富,曾是1976年亚运会的冠军得主;当时如日中天的王义夫,在不久前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一人把男子手枪慢射和男子气手枪两枚金牌毫不客气地收入囊中。虽然一直刻苦训练的许海峰成绩也不错,但在是否选派他参加奥运会还是令人犹豫不决。尽管队内的选拔赛中许海峰列在第二位,但与苏之勃相比并没有多大的优势。

  当时队里的决定是,是骡子是马,到奥运会热身赛上遛遛再决定。所以在热身赛上,许海峰全力以赴。于是,让世界名将们有意闪避的热身赛冠军,把许海峰送上了奥运会征程。

  今天,他又站到了这个靶位上,不过这次不再是热身赛,也没有人再会故意让出胜利,这是奥运会的决赛,将要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