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明代小说作者不在小说上署其真实姓名的文化现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20:01:50
RT
越详细越好

明代是正式可称为文字狱的时代,是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到二十九年这十三年的时间,其间因各种与文字有关的事件而被杀者达十几万之多。上至大臣,下至平民,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其牵连之广、死者之多、影响之深远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例如:明代诗人高启,做了一首《题宫女图》,中间有“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静有谁来”这样的句子,皇帝被讽刺帷薄不修,很受不了,又不愿意张扬其事,这就借着他代友人魏观作《上梁文》,处刑腰斩。 所以明代文人多借用小说来抨击时弊,用来讽刺统治者和社会黑暗,为了避免受到诛害,只能采用化名或不署名的方式。

不是很清楚,好像和明代的文字狱有关。

当时明朝皇帝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所以大都做好事不留名

闹文字狱吧

如果署真实姓名有砍头甚至株连九族的危险你会署真名吗?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写呢

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反抗

人民没办法跟明朝政府对抗只能用笔来对抗拉

可怜啊

当时的小说并不属于正经创作,署名反而有可能自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