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控失剂技术”是不是中科院独创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7:33:22
“化肥养分控失剂”是不是该项产业化成果?原理是什么?

活性腐植酸就是化肥一种高效养分控失剂,是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发的技术,其原理是:1)腐植酸是一种大分子羟基羧酸类物质,对化肥成分有吸附、络合、交联的能力,以控制营养元素(分子或离子)的释放速度,减少养分流失和固定;2)腐植酸是又是胶体物质,有较强的黏附和胶溶性能,据此可将腐植酸胶体包裹在化肥颗粒周围,干燥后在化肥颗粒周围形成一层多孔性的包膜,在土壤中使化肥养分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肥效期。比如,用腐植酸生产的“包裹尿素”,氮的利用率提高10%左右,肥效期延长50多天,作物增产5%到30%。山西和内蒙的腐植酸生产企业很多,可以在网上查到。注意,应购买腐植酸含量50%以上的风化煤(或褐煤、泥炭)原料,自己配料生产“包裹型肥料”,也可以将腐植酸与化肥混合起来生产“复混肥料”。

没鸟用 说白了就是加了棒土很便宜的一种添加剂辅料!
应用意义不大,所谓控释控失的肥料在同等配比养分下增产效果并不明显 价格却高了很多!

中科院化肥控失技术是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研发的,其原理是通过对天然矿物材料的离子束改性,化肥施入到土壤中之后遇水自组装成一种微纳尺度的网络结构,通过粘滞力、氢键、范德华力网捕肥料养分控制化肥养分流失。目前

“化肥控失技术”是中科院独创的。
“化肥养分控失剂”是该项技术的产业化成果。
原理:
在水相中,一种经过物理化学改性的天然纳米材料——凹凸棒晶,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粘滞力与化肥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微纳尺度的互穿网络,‘放大’了化肥分子的空间尺度而被土壤截留,“定植”在植物根系周围,通过植物自吸收方式为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保证整个生长期对养分需求,富余养分留存在土壤中,可供下季作物继续吸收利用。

不是。很多农业大学的很多教授都在做这个研究,也叫化肥缓释技术,相应的肥料就叫缓释肥或控释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