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行七十稀是谁发明,有啥意义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7:18:16
三人同行七十稀是谁发明,有啥意义吗

明朝有位程大位,他在解答“物不知其数”问题(即: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2,问物几何?)用四句诗概括这类问题的解决: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这首诗就是解答此类问题的金钥匙,它被世界各国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一项辉煌成果。

<经典例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解题策略>

我们就从上述四句诗中来找答案:

三人同行七十稀,把除以3所得的余数用70乘。
五树梅花日一枝,把除以5所得的余数用21乘。
七子团圆正半月,把除以7所得的余数用15剩。
除百零五便得知,把上述三个积加起来,减去105的倍数,所得的差即为所求。

列式为:2×70+3×21+2×15=233,233-105×2=23。

为什么70,21,15,105有如此神奇作用?70,21,15,105是从何而来?

先后70,21,15,105的性质:
70除以3余1,被5,7整除,所以70a除以3余a,也被5,7整除;
21余以5余1,被3,7整除,所以21b除以5余b,也被3,7整除;
15除以7余1,被3,5整除,所以15c除以7余c,被3,5整除。
而105则是3,5,7的最小公倍数。

总之来说:70a+21b+15c是被3除余a,被5除余b,被7除余c的数,这个数如果大了,还要减去它们的公倍数。

现在我们来提出别外一种解法,本质上是与上述方法相同,请大家不妨仔细体会一下。

先把题目改动一下:“今有物不知数,五五数之余二,七七数之余二,九九数之余四,问物几何?”

先找除以9余4的数:4,13,22,31,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