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竿入城这则笑话讽刺的是谁?讽刺了什么形象?读了这则短文,对于你解决问题有哪些帮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8:50:23
谢谢大家了!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指挥,弄巧成拙

两千多年前,一个鲁国人遇到了竹竿问题。想想现在这样的问题我们还能不能遇到,当时的故事我们现在认识是天大的笑话,可你千万别掉以轻心,弄不好就犯了如上的低级错误。关键在于如何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想办法变通,那个鲁国人不是没想办法,就是他想的办法不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竹竿问题上,就只停留在平面解决问题。不过他还是很虚心的,听了老人言。那老人想问题就比他进步多了,他会利用工具,而且想到了物体应该用折叠的方法解决进城门的问题。事实上,老人的话解决了竹竿进城问题,但新问题又来了,竹竿折(she)了。我们不能因为在解决了前一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其结果等于问题又回到原点,“背着抱着一边沉”还是没解决。

由此我们还能联想起很多类似竹竿问题的事情,说白了就叫“拆了东墙堵西墙”。如果仅是个故事,我们还能聊为笑谈,可真正的事件发生了以后,估计我们就没有向谈及竹竿问题的快活心情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此反复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同样工程项目的重复建设,从前项目的错误施工和工程质量问题都会使工程成本成倍的增长。一项工程项目上马之前,要反复审核该项目是否正确、是否适应当地的现状,尽量避免竹竿问题的发生。我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竹竿问题是很难避免的,但我们要作的就是设法把竹竿问题的成本降到最低,在周详的项目计划也难免存在不周到或错误之处,不能因为解决了进城门问题而弄折了竹竿,这样解决问题的成本就高了。

说的是呢个老人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