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题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4:22:56
诗经·蒹葭 原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编辑本段]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芦苇。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为:凝结成。
所谓:所念.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现在写作“萋萋”。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1.请从“情”和“景”相互交融的角度对此诗进行赏析。
2.有人说本诗具有朦胧含蓄之美,也有人认为该诗感情抒发强烈,是一种恣肆之美,你认为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1.全诗熔写景、叙事和抒情与一炉,在一个深秋的凄清早晨,水边墨绿的芦苇沾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诗人踏着浓霜而来,伫立河边,凝视“伊人”的一边,惆怅不已。“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使伊人高洁美好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透露着一种企慕、惆怅和难言之情,诗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反复吟唱,蕴含无限深情,令人心动神摇。
2.二者不矛盾,因为诗人并没有既没有详细描写怀人的时间地点,也没有说明所恋伊人是何许人也,只是一连三章地渲染了飘渺虚无的环境和对水一方的伊人的无法停止的爱慕之情,反复吟唱,都是从侧面表达自己的无限深情,所以说本诗具有朦胧含蓄之美。而有人认为该诗感情抒发强烈,是一种恣肆之美,也是正确的,因为本诗每一句都蕴含了诗人的无限爱意和神情,毫无保留地写出了对伊人的渴慕之情,即使求之不得也念念不忘,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