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读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受益匪浅。然而这是一个世纪前的著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3:58:16
我想知道的是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有了很多变化,国家与革命的论点得到了那些发展。又有哪些教训,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有感想的人请概括一下。

这是个难题,我认为迄今为止国家与革命的论点仍然没有过时。当代世界面临着与20世纪初相似的状况。鼓吹资产阶级意识的观点盛行,甚至比当时更退一步,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国家与革命,获益匪浅。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运动有了很大发展,尤其在苏东剧变后,更是形成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思潮。
国家与革命是在十月革命的前夜写成的,表述的都是些应然的状况,但实际却没有如此发展。十月革命没有造成世界革命,无产阶级掌权后由于农民等小资产者的存在,阶级也没有消亡,当然国家也不会消亡,斯大林上台后,无产阶级民主被破坏殆尽,苏联也葬送在缺乏民主和官僚主义盛行上。可以说国家与革命的论点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没有实行,反而背道而驰。这是国际共运的一大遗憾。
能创造性的运用国家与社会的人,绝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做经院哲学的教授们。要运用它需要实际的斗争,真正的革命形势。这是新的革命的发起者才能做到的。

国家与革命(3)
第 二 章

国家与革命。1848-1851年的经验

1.革命的前夜

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头两部著作《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恰巧是在1848年革命前夜写成的。由于这种情况,这两部著作除了叙述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具体的革命形势。因此,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两部著作的作者从1848-1851年革命的经验作出结论以前不久关于国家问题的言论,也许更为恰当。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工人阶级在发展进程中将创造一个消除了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从此再不会有任何原来意义的政权了,因为政权正是资产阶级社会内部阶级对立的正式表现。”(1885年德文版第182页)

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几个月以后(1847年11月)写的《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的论述,同这一段关于国家在阶级消灭之后消失的思想的一般论述对照一下,是颇有教益的:

“......在叙述无产阶级发展的最一般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