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联TU95重型轰炸机要用喷射涡浆设计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6:00:48
喷射式引擎在当时已技术成熟 为何还要除裤放屁 撰用螺旋浆推动 而且更采用复杂的对向旋转设计

Tu-95的研发始于1950年代,其原因是为了取代Tupolev Tu-4,以及Tupolev Tu-80(进化版的Tu-4),甚至更大型的Tupolev Tu-85(Tu-4的精装版)均不足以符合轰炸任务的毁灭/杀伤要求,尤其Tu-85还无法与美国空军当时的全天候轰炸机相较长短,因此苏联空军高层在1950年对图波列夫设计局与米亚西舍立夫(Myasishchev)设计局提出下列要求:
  1.轰炸机必须在不重复落地加油的情形下至少要具备8,000公里的航程,要能够威胁打击到美国境内的重点目标。
  2.轰炸机必须至少能携载11,000公斤的武器并且将它们倾倒在敌人的头上。
  这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对图波列夫设计局唯一的难题就是发动机。第一代的涡轮喷射发动机不是没有列入考量, 不过其巨大的油耗远比不上涡轮扇叶发动机能提供更远的航程。
  米亚西舍立夫设计局研发的Myasishchev M-4“野牛”采用涡轮喷射发动机,由于作战半径只有可悲的5,600km,因此最后沦落成为苏联空军的“加油工”(一个背负大油槽的空中加油机,并于1994年退役),随后也被取代。于是图波列夫设计局又走上俄罗斯逻辑的路子, 采用具有8片桨叶的库兹涅佐夫(Kuznetsov NK-12)M型对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号称具备12,000轴马力(8948kW)。采用这种引擎不仅仅动力强大, 事实上在油耗上与维修保养上也比涡轮喷射发动机简单,耐用度也提高了许多。

是用涡轮喷气是发动机的轴来带动螺旋桨的,这样比喷气式发动机更省油,只是速度慢一点点,简单说就是用小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带动大的螺旋桨。采用对桨是为了抵消单桨的旋转反作用力,如果它不用这种设计,飞机一离地就会侧滑,进入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