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厅构建的时候如何利用回音原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7:15:09
想写一部架空历史的小说,现在男猪要在古代开演唱会,那个肯定是要有演播厅的,古代肯定没有影响麦克风,所以必须利用回音的原理,我知道可以利用回音壁,但是这个回音壁也只有在17米的距离内才有用,还有,可使墙面呈现凹状,这样就可以把声音反到各个方向,更多的人都能听到,但是,17米的演播厅还是太小了,大家给想想,演播厅怎样建才能更大,也使得更多人听到,前提是不能分辨出是回音,这样效果会很差,帮忙想一想吧。罗列一下演播厅构建的细节。

根据天坛原理,但还是听得出是回音,所以,我个人觉得,是不可能通过改进演播厅的结构来增强音效的。
我是搞环保隔音工作的,增音设计还真没考虑过。
我觉得,从源头上,可以让声音通过四周的几级大喇叭筒将声音放大;
从传播过程中,要注意演播的舞台要设置高一点,不然前面的观众能听到,后面的就因前面的挡住减弱了;另外演播厅要设计成圆拱形的,美观又便于回音;
在收听点位上,要让观众席像一般的电影院一样,前排低,后排高,便于充分利用视听空间。

一、室内声音的传播
1. 反射与前次反射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比它波长大的物体表面,便会产生反射。当反射面比声波的波长大很多时,反射规律与几何光学相似,即声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我们可以用几何声学来研究反射的情况。
我们把听到直达声后50ms以内到达的反射声称为前次反射或早期反射。由于哈斯效应,前次反射声人耳不但分辨不出来,而且还会将它当作直达声的一部分,在主观效果上增加了声音的响度但又不会影响清晰度。这也是为什么在室内讲话时要比在室外讲话听起来声音响一些的缘故。
剧场与音乐厅的前次反射强弱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声学条件,18世纪在欧洲建造的一些古典音乐厅,以音质效果极佳而著称于世,曾使很多声学家和建筑学家感到迷惑。但后来的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一些优秀的古典音乐厅,除了良好的声扩散与适度混响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剧场或音乐厅的观众席有足够的前次反射,尤其是来自侧向和顶棚的前次反射声增加了室内声能密度,提高了音乐的空间感和丰满度。
2. 混响与最佳混响时间
混响是建筑声学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适度的混响,可以明显的改善声音质量,改变音乐的音色和风格。
我们已经知道,室内的声波遇到四周墙面以及地面和顶棚会产生反射,而这种反射过程是往复多次的,从而延长了到达听者的时间。如果这些反射声在直达声到达听者50ms后仍多次反射而继续存在,直到一段时间后才衰减消失,听起来有一种余音不绝的感觉。这种过程与现象,我们称为混响,即交混回响之意。
那么,如何确定混响从建立到消失的时间呢?也就是说,如何确定混响时间呢?上个世纪初,声学家赛宾(W.C.Sabie)通过研究后提出: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