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更好理解劣币驱逐良币,大家给个例子好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6:00:56
请问如何更好理解劣币驱逐良币,大家给个例子好吗

在16世纪的英国,因为黄金储量紧张,只能在新制造的金币中掺入其它金属。于是市场上就有两种金币;一种是此前不掺杂质的金币,一种是掺入了杂质的金币,但两种货币的法定价值一样。这样,人们都会收藏不掺杂质的良币,使用掺入杂质的劣币;时间一长,市场上流通的就只有劣币了,全部良币都退出了流通。

这个现象被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后来演变成了格雷欣法则。其实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见:排队上车的没座位,不排队的有座位;阿谀奉承的升职了,安分老实的失业了;诚实守信经商的破产了,投机取巧的财富翻倍了;乐于助人的热心人被坑惨了,冷眼旁观的却可以喝着凉茶看笑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格雷欣法则中,前提就是劣币和良币的法定价值比例不变。在社会和生活中,就是因为没有形成对好的行为(良币)的激励机制,更没有形成对不良行为(劣币)的有效惩罚机制,从而形成了巨大的不正当获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