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在今天的社会中如何对待老子的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16:21:08
150字,综合实践:《老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滋养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一样,是中华民族灵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毕竟社会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随着科学·思想的进步,老子的思想是否会随着时代的步伐而落伍了呢?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应如何对待老子的思想?

王元明

老子和庄子是我国春秋和战国时期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老子为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老子的著作为《老子》,后被道家尊为《道德经》或《道德真经》等。庄子的著作为《庄子》,后被道家尊为《南华真经》。

在一般人看来,老庄的思想属于玄学,似乎是十分玄奥、高深莫测的,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老庄的思想虽然确实是博大精深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实又是极为通俗明白、真纯简单的。《老子》一书虽有五千言,《庄子》一书更多至十馀万言,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字:“道”。老庄的“道”,和他们的思想一样,也是一个既复杂而又简单的一个概念。它虽有多层含义,但最基本的含义是:事物的本原,后又特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用通俗的话来说,“道”也就是指自然及其规律。如果用“道”来阐释人类的思想,老子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德”。“德”的基本含义就是“善”。我们说“德人”,就是指“善人(好人)”。说一个人“缺德”,也就是“不道德”;不是一个“善人”(好人)。“善”的思想,自然同时也应该是真的、美的。因而,归根结底,老庄思想的真诠就是三个字:真、善、美。

譬如《老子》二十五章说道:“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君王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它自身的本性为法则。这就是老子“道法自然”的基本观点。再看《老子》七十七章:“天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补有馀。孰能损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意思是:天的“道”,它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高了把它压低一点,低了就把它抬高一点。拉过了就把它放松一点,不足时就把它拉满一点。天的“道”也是减少有馀的来补不足的。现在人的“道”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馀的。谁能够减少有馀的来奉献给天下不足的人呢?只有遵循天道的人。老子所说的“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正是针对当时统治者对穷苦人民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来说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善”的,也就是不人道的,当然也不是真的、美的,而是属于假、恶、丑的。反之,只有以有馀来补不足才符合人道,顺应天道,合乎自然之道。我们国家现在所大力实施的扶贫政策、希望工程等等,正是合乎这种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