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性冰川与大陆性冰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0:11:38
为什么会这么划分?
哪位老师给详细解释一下它们各自是怎么形成的。
分布、影响。
越详细越好。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水,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属于海洋性的冰川,其冰川运动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根据研究,念青唐古拉山脉东南段、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位于四川横断山脉的贡嘎山周边地区的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更具体的地方即贡嘎山、云南玉龙雪山周围地区,还有西藏林芝、波密地区亦即然乌湖、易贡湖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
大陆性冰川是大陆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处于负温状态。大陆性冰川是按冰川的性分类质分类的,也即按冰川所处的地区的气候条件、冰川物理性质,以及冰川周围环境等综合指标加以区分的。
特点
1、海洋性冰川是海洋性气候条件影响下发育的冰川,它的主要标志是冰川恒温层的温度接近零度或压力融点。这类冰川的冰温较高,故又称为“温性”冰川。由于气候湿润、降雪量大与负温较高而雪线较低,海洋性冰川的收入多支出也多,活动性强,冰舌常能伸延到海拔较低的森林带内,冰川地贯地貌作用也较强。欧洲的阿尔卑斯、我国的西藏东南部与横断山系的冰川,基本上都属于这种类型。

海洋性冰川分布在受降水丰沛的海洋湿润气流控制和影响地区。冰川收入多,支出也多,活动性强。冰川雪线附近气温较高,一般在-1~-6℃,降水特别丰富,可达1200~3000毫米,降水的影响常超过气温的影响。冰川依赖充沛的固体降水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而生存,并且雪线高度也较低。珠峰南坡冰川雪线比北坡低,原因即在于此。由于冰川温度接近零度,所以冰川运动速度较大,年流速可达100~300米,冰川地质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冰舌末端常可伴入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冰川上有生物存在,有冰蚯蚓、雪蚤、雪藻、苔藓等。

2、大陆性冰川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雪线附近温度低,一般在-7℃以下,降水比较稀少,年降水量不到1000毫米,一般在500~800毫米左右,几乎没有液态降水。冰川主要依赖低温严寒提供的冷储条件而生存。冰川补给少,消融不太强烈,年消融量在1000~2500毫米左右。因此,冰川水分循环速度不大,冰川作用能力小,冰川运动速度很慢,年流速30~100米以下。冰川地质作用微弱,堆积地形发育。冰舌末端位置较高,远离森林带。冰川上面基本上无生物,仅在个别冰川上可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