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辛亥革命后地位怎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9:01:29
好急啊,谢谢。。。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2.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的热情
3.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4.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的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促使民族资本主义投资新式工业

附:

2、进一步发展概况
① 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年左右)
②表现: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多达13000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1912年到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③ 影响: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3、发展特点:
①一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在: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偏于东南沿海,布局不合理;
B、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本国资本;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C、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这使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束缚。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宰相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

进一步发展(1)时间:“一战”期间(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客观创造有利条件。B、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