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是跟着感觉走还是跟着理性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7:34:56
辩论赛有用!急!
尽量有有关事例,可以追加。(是关于跟感觉走的最好)

提供一点“跟着感觉走”的辩论素材:

(一)交友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一种感觉。试想,如果交友为了学知识不如读书,为了借钱不如找银行,为了有依靠不如买保险,为了显示仁爱不如做慈善。即使与人打交,也可以建立师生关系、雇佣关系、合伙人关系、上下级关系等,而不必非得选择交友。所以,交友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交流感情,从而找到一种心心相印的畅快感觉。找感觉,不跟着感觉走,又跟着谁走呢?

(二)感觉,是综合了多种因素、较为可靠的判断。感觉,不能被简单理解为直觉。听其言、观其行,能形成感觉;长期共事,能形成感觉;对方的性格、爱好、气质、谈吐、观点、所作所为,都是形成感觉的“原料”。所以,感觉有其全面、深刻的一面,感觉是可信、可靠的。

(三)交友成功概率,与人的理性程度并不成正比。俗话说,高处不胜寒、文人相轻,理性思维高度发达的群体,并不比工厂工人们、部队战士们更容易结下深厚的友情。不错,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但抛开个案,在百姓心目中,最纯粹、最深厚的友谊,仍是战友情、工友情、同窗之间的友情。

(四)理性识人,并不适用于交友。最典型的理性识人,当属考核干部了。上级组成考核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逐项考查、打分,非常理性。它的合理性在于防止暗箱操作、任人唯亲、买官卖官,更关健的是,选拔干部的目的在于事业。而交友,既无这种必要,又无这种可能。

(五)理性不代表全面、深刻。同为国家元首,一个曾经吸毒、酗酒、斗殴,另一个不抽烟、不喝酒、不搞婚外情,而且很勤政。通常,理性会让我们敬佩后者。但是,前者是邱吉尔,后者是希特勒。所以,理性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已,理性本身并不是全面、科学、深刻、准确的代名词。再比如婚姻,封建社会父母包办、上世纪中叶还有组织包办,说起来都是走的理性路线,但“拉郎配”酿成不少悲剧,充分证明了理性的局限性。

跟着感觉走才能交到贴心的好朋友,跟着理性走才能选择好人做朋友。
我爸妈一直对我该交什么朋友作要求,但我最好的朋友就是跟我感觉好。感觉对了就肯忍让迁就,就肯为了友谊牺牲。而理性的选择主要是道德上的选择,只要朋友没什么道德问题,不会再背后出卖你,就不要用通过道德来筛选了。

跟着感觉说

交朋友当然是跟着朋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