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往事依依同步探究题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7:01:01
文中描写两位国文老师朗读诗歌的情状,一个突出写“左右摇晃的身子”,一个突出写“注满情思的眼睛”,观察你的老师讲课的情态,并描写出来,不少于100字。
还有老师的读书教导,于漪铭刻在心,获益非浅,你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

老师入神的眼睛,深情读着课文,随情感而变化的表情,微微摇着的头,那么如痴如醉,情感的跌宕起伏,如滔滔泉涌,震荡着我们的心灵,不停摇摆的双手,牵动着我们的心灵,微微眯着的双眼,似乎以身处所景,整个课堂充满诗意......

老师入神的眼睛,深情读着课文,随情感而变化的表情,微微摇着的头,那么如痴如醉,情感的跌宕起伏,如滔滔泉涌,震荡着我们的心灵,不停摇摆的双手,牵动着我们的心灵,微微眯着的双眼,似乎以身处所景,整个课堂充满诗意......

《往事依依》原文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