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只会空想不切实际,最终失败,一事无成的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22:29:29
历史上只会空想不切实际,最终失败,一事无成的人物
纸上谈兵我觉得是偏向只重理论而不切实际,作为空想,幻想主义好像不典型。。

比较难说,本来想说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但人家是先进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只是因为没有同太平天国这场农民战争发生共鸣,也不能说人家是空想……
王莽改制吧!他违背了历史潮流,最终失败。但我个人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选错了方法。虽然最终失败,但也不是一事无成。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人家在怎么不行,能有能力影响整个国家让历史记住,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不能说意识无成啊……呵呵

赵括 纸上谈兵

本来想说太平天国时期的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但人家是先进的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只是因为没有同太平天国这场农民战争发生共鸣,也不能说人家是空想王莽改制吧!他违背了历史潮流,最终失败。但我个人认为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选错了方法。虽然最终失败,但也不是一事无成。
人家在怎么不行,能有能力影响整个国家让历史记住,虽然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也不能说意识无成啊

1、托马斯·莫尔( St. Thomas More 又作 Sir Thomas More , 1478年2月7日 — 1535年7月6日),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学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以其名著《乌托邦》而名垂史册。但因为其观念不合当时的时代,最终被英王亨利八世杀害,临终前成为虔诚基督徒;

2、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其中文翻译也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原提出者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全名是《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拉斐尔·希斯拉德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是公共选举产生。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该理论也成为后来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