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果,这位科学家是?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46:51
A:舍勒 B:普利斯特里 C:拉瓦锡 D:道尔顿

给你讲讲氧元素的故事:

氧气的发现经历过一段曲折的历史。18世纪初,德国医生兼化学家施塔尔提出“燃素理论”,认为一切可经燃烧的物质由灰和“燃素”组成。物质燃烧后剩下来的是灰,而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间去了。这样一来,燃烧后物质的重量应当减轻。

但是,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部门在生产实践中给化学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冲击着燃素理论。

铁匠炼铁时将烧红的铁块从炉里钳出来冷却,发现铁块表面有一层灰色的铁渣。将这块失去燃素后的铁块放在天平上一称,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燃烧过的铁块重量不是减轻,竟增加了。钢、锡、汞等燃烧后,也都比原先重。

为什么燃素跑掉后,物质反而会增重呢?这个令人困惑不解之谜,使燃素论的创立者和信徒们张口结舌,难以自圆其说。

1771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在浮在水面上的蒸发皿里放进一小块磷,然后点燃,立即将钟罩扣上。磷在钟罩里燃烧,冒出滚滚白烟。磷烧光后,钟罩里的水面却上升了1/5高度。接着,舍勒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进剩余的“用过了的”空气里去。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当时将帮助燃烧的那部分空气称为“活空气”,就是现今的氧气。那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被称做“死空气”,也即氮气和其他气体。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加热氧化汞,收集释放出来的气体。他发现在这种气体中,蜡烛燃烧得更猛烈,老鼠活得更痛快。

不久,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重复这个实验后,郑重宣布:“我不知道什么‘燃素’,我从来没有见过它。在我的容器里,只有‘活空气’。燃烧的结果,易燃物和活空气不见了,出现了新物质。这种新物质的重量恰好等于活空气和易燃物的总重量。”后来,他又根据许多氧化物变成酸的事实,给活空气取名为氧。氧的希腊文原意就是“成酸”的意思。

氧气的发现使燃素论完全破产,给化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化学从此走上正确发展的方向。

很显然,1771年舍勒通过实验发现了“活空气”。 ,但最终发现氧的是拉无锡,此题答案选C。
推荐你看看《元素的故事》这本书,很有意思。

拉瓦锡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