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题目的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20:51:20
《利令智昏》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1.“齐人有欲得金者”的“欲”是什么意思? “往鬻金者之所”中的“所”是什么意思? “人皆在焉”中的“焉”是什么意思? “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中的“徒”是什么意思?

2.用现代汉语写出“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的意思。

3.本文中的“齐人”只看见金子,看不见人,公然抢劫,无法无天。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人?请举出一例。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初竖执之,不可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横执之,亦不可入”中的“亦”是什么意思?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中的“矣”是什么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的意思。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1.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中的“昔”是什么意思?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中的“好”是什么意思?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中的“皆”是什么意思? “胁息然后带”中的“带”是什么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的意思。
3.请再举一例现实生活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社会现象。

《邯郸学步》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1.“昔有学步于邯郸者”中的“昔”是什么意思? “曾未得其仿佛”中的“其”是什么意思? “又复失其故步”中的“故”是什么意思? “遂匍匐而归耳”中的“遂”是什么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曾未得其仿佛”的意思。

《鹬蚌相争》
蚌方出曝,而

《利令智昏》 1.欲是想; 所是地方; 焉无实意,语气助词;徒是只
2.拿金子的时候,眼里只看到了金子,没有看到人
3.

《鲁人执竿》 1.之代词;代指长竿 亦是也;矣语气助词 无实意
2.我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是年纪大见过的事多了去了,你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锯断再进去呢。

《楚王好细腰》1.昔 曾经 好是喜欢 皆是全部 带是动词 系上腰带
2.曾经楚灵王喜欢腰细 所以他的后宫们每天的三顿饭都减少到只吃一顿
3.

《邯郸学步》 1.昔 曾经 其代词 代指邯郸人的走路方式 故 原来的 遂是只能
2.却没有学的会

《鹬蚌相争》 1.曝 指赛太阳 亦是也 雨指下雨 擒指捕捉
2. 两个人都不肯退步,捕鱼人就把两个一起抓了
3.指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1.止 制止 ;然 是的; 果 果然;举;一起
2.c
3.庄子在受伤老虎的后面刺杀伤虎,果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刺死伤虎,一举捕获得两只老虎

《朝三暮四》1.若 你; 足是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