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15:40:41
明初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特点?
急需,快,谢谢!

在中央: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前的六部向丞相负责变成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特点:废除宰相后,皇帝充当了宰相和皇帝的双重角色,封建皇权进一步加强。

在地方:废除元的行省制明朝,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三司权责分明,不仅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可以防止地方大权落于一人之手,实际上也是一种加强皇权的措施。

明朝
-中央:废丞相,形成君主独裁的局面;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进一步削弱地方势力;
-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
这是专制主义强化的突出表现;

明朝皇权的特点 有一段材料 是写明太祖一天要处理政事411件,
即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带来的皇帝大权独揽,工作量的增加;

清朝
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雍正时期,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
内阁的首辅大学士以及协办大学士都被称为中堂,即宰相的别称,但实权则由军机处掌握,在军机处任职的官员称为军机大臣,统称大军机,军机大臣的僚属称为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
雍正皇帝设置军机处是为了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自己手中,军机大臣只能与皇帝商讨军国大事,然后写成文,传达各官员去执行;

明初中央管制:
明代中央政治制度最大的变化是由宰相制转向内阁制。明太祖对中央机构所进行的最大改革,就是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制度。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纠劾百司”,废除总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确立卫所制度,同时实行特务统治,设立锦衣卫。
地方官职:
洪武九年朱元璋宣布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担行中书省的职责。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了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以及内阁制度,

朱元璋杀了胡惟庸后,六部统归中央,设立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