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志向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8:49:05
是成为一代名相?有意义吗?
为什么不隐居,做一个不为人知的隐士?
别拘泥于史料或"易中天品三国" 说说自己的看法

从他自比管仲乐毅就可以看出他的志向是出将入相,最好是既抓军权又抓政权。
他不做隐士可以理解为受儒家的治国平天下的影响
而从他治理蜀国的做法来看他又是一个推崇法家的政治家
而儒家和法家都讲究积极入世成就一番事业
由此看来他很难成为一个隐士

这就要弄清楚诸葛亮的志向,据说诸葛亮和他的几个年轻朋友石韬、徐庶、孟建一起聊天的时候,他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你们几个如果从政至少也可以做到一个郡首,就是郡一级的官,大家说那你呢?诸葛亮笑而不言,只是笑,不回答,其实答案早都有了,《三国志》怎么说他?“每自比管仲、乐毅”,管仲是什么人,名相,乐毅是什么人,名将,诸葛亮的目标很清楚,出将入相,建功立业,惊天伟地。所以他的志向是非常大的,他这么大个志向他就必须给自己选个好老板。因为我们知道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他可以有三种选择,第一种就是像曹操那样,自己打江山;第二种像周瑜那样,帮别人打江山;第三种就是像那些隐士一样,我谁也不帮在家待着。诸葛亮显然选择的是做一个贤相,做一个名将,做一个平治天下的定鼎之臣,所以他一定要给自己选个好老板。

那么诸葛亮放眼望去,这么多的公司,这么多的企业,这么多老板,选哪个?最方便的是刘表,曹操和孙权他也在招揽人才,——刘备这个时候还没成气候——他决定都不选择,为什么呢?刘表太差、曹操太强、孙权空间太小。刘表的差我们以后再说,这里提一句,就是当时中原动乱的时候中原很多的人才都跑到了荆州,刘表一个都不能用,这样一个根本不会用人的人诸葛亮很快地就把他pass了;曹操呢,曹操太强了,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自己就是一个一等一的人才,诸葛亮过去了以后摆哪个位置啊;那么孙权呢,孙权这边也不行,孙权一文一武两个重臣一个张昭一个周瑜,跟孙家的关系非同一般,那叫升堂拜母,就是张昭和周瑜都是享受了升堂拜母待遇的,升堂拜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到了孙权或者孙策,准确说是孙策了,到孙策家里请他们到后堂去拜见孙策的母亲,人了干儿子的,所以诸葛亮如果到了江东地位肯定在张昭和周瑜之下,甚至在鲁肃之下,这是诸葛亮不愿意的。

因为诸葛亮的目标很清楚,就是我到了这个老板那里,一要见用,就是被他用,第二要重用,第三最好专用,这个他是很明确的。那么孙权这个地方显然是空间太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