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克鼎为什么是上博最著名的青铜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12:04:35
要简练!!!

1949年的时候国民党大溃逃,把从全国各地搜罗的文物空运运往台湾,但由于青铜器太重,不得不大量的舍弃在上海,因此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是全国所有博物馆中最好最多的。
青铜器的价值除了有它的年代、工艺等因素决定,还有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铭文字数的多少,每多个字价值就翻一倍。大克鼎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铭文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铭文用笔厚重质朴,笔势遒劲雄伟,形体舒展、挺拔,虽用圆笔,也有其伟岸与雍容之态度。“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故其铭文书法在当时倍受推崇。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再加上它体积在青铜器中算是很大的,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因此是国宝中的国宝。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
鼎也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
大克鼎为西周后期著名重器,清光绪年间出土于陕西扶风法门寺任村.
同出器物多件,都属于一个名叫克的贵族。
大克鼎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铭文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铭文用笔厚重质朴,笔势遒劲雄伟,形体舒展、挺拔,虽用圆笔,也有其伟岸与雍容之态度。“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故其铭文书法在当时倍受推崇。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展馆,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清代光绪年间(1890年)陕西省扶风县出土,同出器物多件,其中有大鼎一、小鼎七、盨二等。都属于厉王时期名叫克的贵族,因而有大克鼎、小克鼎等称。此鼎铭文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大小统一不失灵动,圆润古拙不失劲健,呈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尚。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与此鼎同出的还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钟六件、镈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因此称此鼎为大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