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问题求解(望有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7:49:54
1。有学者提出“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这种“领地国家”的是:
A 夏 B 西周 C 秦 D 汉
(疑惑:封建社会包括秦汉,但秦汉国王似乎可以直接征税吧?)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B 遵循先代旧制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因时进行变革
(疑惑:B、C应该可以排除,那A、D该选哪个呢?怎么考虑?)

第一题 : B
夏不是封建社会,而是奴隶社会;
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没有诸侯;
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并行,但景帝“七国之乱”、武帝“推恩令”后,诸侯势力日趋势微,皇帝是可以直接对诸侯领地征税的,不符合题意;

第二题: B
圣人不易而民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圣明的人不去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施行教化,有智慧的人不改变旧有的法度来治理国家。同“B”

A 这句话是商鞅说的,“治世不一道”,是指治世的法则不是死板的。“便国不法古”,是指使国家安适不效法古人;不是甘龙的意思;

D, 秦,商央改革之后,才是封建社会,所以AB都不是,

C错了,秦是郡县制的, 不是分封制的!!!

西汉, 与东汉相同, 就是京城是国王直接管辖的,其他是诸侯!

如果没有封建两个字,我认为西周也是对的!

第二个问题, 我认为B是对的, 楼主怎么认为AD是对的呢? 甘龙是话是老庄思想的体现啊. 圣人不改变人民的本怕而教化人民, 智者不改变法律而治理国家, 不用费心却能成功, 沿前人的法而治, 官吏也熟悉了, 人民也安定了,

很明显,老子的" 无为而治啊!

相信我!!!

1选B很明显题干说的就是分封制(诸侯进贡)楼主思考方向错了没有分封制又何来向诸侯征税呢?
夏朝还是奴隶社会排除 秦朝是郡县制 排除 汉朝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排除
所以选B西周
另很容易一想到分封就想到东周实际上西周建立后就确立了分封制

2选A
结合课本知识都应该清楚,商鞅变法的最大阻力在于旧势力的阻扰,而A项的大意就是不应参照以前的旧制度应该根据现有情况进行改革!就反驳了旧势力对变法的阻扰!

PS:1楼胡说八道
遵循先代旧制那还改革干嘛

1、B
2、B